当前位置: 首页 > 养生保健 >
保健小知识(4)
2015-09-10   审核人:离退休工作处

㈠天天洗脚,胜吃补药

足底有64个反射区,分别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我国自古就有“天天洗脚,胜吃补药”的说法。

晚上7-9点,是肾经气血最弱的时候,泡脚正好可以补充气血。晚饭后半小时内不要泡脚,因为吃饭后人体的血液大部分都流向了消化系统,此时泡脚,身体本应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就会流向双下肢,使人体出现消化不良。

泡脚时间并非越长越好,应以脚背泛红、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泡脚温度因人而异。人的正常体温是36℃-37℃,泡脚的水温要比正常体温高出2℃-3℃,约为40℃。脚上茧巴较多的人,水温可适当高一些;小孩皮肤娇嫩,水温要低一些;糖尿病患者,因为脚部皮肤不敏感,所以水温也要低一点,过高易引起皮肤烫伤。泡脚水量要够,让泡脚的水淹到小腿处最佳,至少水也要淹过足踝处。

㈡春捂

“春捂秋冻”是一句古老的谚语,由于人们在冬季习惯多穿衣服,到了春天如果把衣服脱得太多,就会不适应气候的变化而容易着凉生病。

“春捂”是传统的养生之道,“春捂”的原则是过犹不及,不“捂”不行,“捂”过了头也不成。“春捂”究竟“捂”到什么程度呢?怎样“捂”呢?以下仅供参考。

①“春捂”穿衣服应上厚下薄:春天防寒要注意好两头,照顾好头颈和双脚。尤其是老人,若在咋暖还寒的气温下。过早摘掉帽子和围巾,易遭受风寒侵袭,导致伤风感冒加重颈椎病的症状。人体下半身比上半身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服应注意“下厚上薄”。

②把握“春捂”时机:许多疾病的发病高峰与冷空气南下和降温持续的时间密切相关。最明显的就是感冒、消化不良,在冷空气到来之前便捷足先登。因此“捂”的最佳时机,应该在气象台预报的冷空气到来之前24-48小时。

③把握“春捂”气温:对儿童、老人等需要“春捂”的人群来说,15℃可以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也就是说,当气温持续在15℃以上且相对稳定时,就可以不“捂”了。

④注意“春捂”温差:日夜温差大于8℃是“捂”的春天气温的信号,前一天还是春风和煦,春暖花开,刹那间则可能寒流涌动,“花开又被风吹落”,让你回味冬天的肃杀。中医养生专家认为,日夜温差大于8℃是该“捂”的信号。

⑤“春捂”的持续时间:医学家发现,气温回冷需要加衣服御寒,即使此后气温回升了,也得再“捂”七天左右,体弱的孩子和老人才能适应。减衣服过快有可能会让他们冻出病来。

⑥“春捂”也有一定限度的:如果“捂”过了头,同样对身体健康不利。衣物增减既要视天气的变化情况而定,也要根据自身的体能素质。春季气温日差较大,早晚较冷,此时适当“捂”一会。而晴天的中午时刻,气温一般都在10℃以上,此时可适当减衣服。天气转热后,有些人还穿着很多衣服,甚至“捂”出了汗,冷风一吹反而容易着凉生病。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