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
乘“一带一路”东风 川外发展更接地气
2017-11-29  

                                   乘“一带一路”东风  川外发展更接地气  

四川外国语大学退休第一党支部 陈世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以积极进取的姿态开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倡导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携手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397日,出访哈萨克斯坦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的演讲中第一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要倡议。一个月后,201310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东南亚,在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时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重要倡议,着眼于人类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梦想,是推动地区和全球共同繁荣、充满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三年多来,“一带一路”合作不断开花结果,其影响迅速席卷全球,成为迄今为止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也是目前前景最好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之所以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欢迎和高度关注,根本原因是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开放包容理念,回应了沿线各国和其他国家加强互利合作的迫切愿望。尤其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一带一路”是各国“撸起袖子一起干”的共同事业,是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增长点,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实践。当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正在积极响应中国提出的这一开放包容的发展合作倡议,广泛凝聚共识和力量,筑牢“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在加深相互合作中将“一带一路”不断推向前进。

 

2017514日和15日,举世瞩目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作为2017年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头戏,此次高峰论坛是“一带一路”提出三年多来中国就此召开的规格最高的国际性会议,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支持。来自28个国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脑,110个国家的官员、学者、企业家和金融机构、媒体等各界人士,61个国际组织的89名负责人和代表云集北京。论坛承上启下,凝聚更多共识,明确合作方向,推动项目落地,完善支撑体系,规划未来合作蓝图。这次论坛是共商、共建“一带一路”、共享互利合作成果的国际盛会,也是加强国际合作、对接彼此发展战略的重要合作平台。高峰论坛期间,各国政府、地方、企业等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重要举措及务实成果,涵盖政策相通、设通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5大类共270多项具体成果。丝绸之路精神曾经塑造了过去世界的辉煌,正在塑造当今世界的繁荣,也必将塑造未来世界的美好前景。

 

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闭幕的第二天,517日,我校党委书记明国辉就在直属党群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中,以《“一带一路”与川外发展》为题,与大家分享了他应邀出席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感受和体会。紧接着,62日,又在形势与政策课专题报告会上,校党委书记明国辉围绕《“一带一路”与重庆未来》这一主题,以自己出席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切身感受和认识,殷切寄语青年大学生并与同学们进行深入交流。明国辉书记在报告中引用我校校友、国际问题专家、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的观点:“一带一路”已经成为中国倡导的、最受欢迎的国际合作公共产品,前景颇佳的国际合作平台,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康庄大道。明国辉书记殷切希望:“在国家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作为外国语大学的学生,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方位感,走复合型人才发展之路。”

 

在“一带一路”大步推进的历史时刻,面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重庆市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新需求,学校以强烈的改革自觉,意识到川外在新的机遇面前将大有可为。目前全校已形成共识,不仅要办好外国语言文学等传统优势学科专业,更要依托外语学科优势,在创“双一流”(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的同时,把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贯穿办学全过程,主动服务重庆内陆开放和自贸区建设,为地方政府和企业走出去服务,让办学更加接地气。学校以应用型科研平台创建和改革为突破口,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近年来我校紧密把握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结合学校学科特色,以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目的,与有关单位联合创建打造高水平的应用型研究平台。201310月,我校与重庆市外侨办、重庆市外经委、力帆集团、长安集团共同成立国内第一家聚集金砖国家研究领域的省级协同创新中心——重庆“走出去”战略与金砖国家研究协同创新中心;201412月,我校与重庆市商委共同成立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着力在“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研究重庆产业布局、区域及国际经济合作等领域的重大问题和政策;201611月,川外当代国际话语体系研究院成立,专门从事国际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研究,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些应用型科研平台采取靶向性研究模式,大幅提升了其研究成果在资政、市场运用等方面的利用率,同时为研究机构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助力和保障。

 

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向重庆市政府、两江新区、重庆市对外贸易经济委员会等单位提交了多份咨政报告,并得到了主要领导的批示。其中,《关于促进渝韩经贸合作的思考与建议》得到重庆市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凌月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并以此为契机促进了两江新区与学校及研究院的战略对接与合作;《关于促进重庆市口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报告》受到重庆市主要领导的圈阅和批示。

 

重庆“走出去”战略与金砖国家研究协同创新中心致力于金砖国别问题和合作关系的系统研究,先后出了《重庆与金砖国家经贸合作指南》、《金砖国家相互定位比较研究》等一批代表性成果,受到中联部智库联盟的高度重视,学校因此成为中联部智库联盟成员理事单位(重庆只有重庆大学和四川外国语大学位列其中);20171月,我校被推举为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副理事长单位;2017520日,中联部将“金砖国家网络经济与网络安全研讨会”这一聚焦当前国际发展热点的重要会议交由我校在重庆承办,为今年九月的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暖场和预热。会议得到了中联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会议围绕金砖国家《虚拟空间的安全共同体建设的网络安全协作》以及《打造南南合作新典范的互联网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达成共识,为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峰会凝聚智慧、贡献力量起到积极作用。

 

学校以应用型研究机构为平台,通过主办、承办各种大型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搭建国际国内学界、政界、商界、企业界交流平台,多方借力、共同助推重庆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重庆国际战略研究院先后成功召开了“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对欧亚经济格局的影响——重庆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机遇与路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一带一路’建设·重庆视角”等高规格高质量的研讨会,与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协作,汇集国内一流外交家、金融家、学者集体把脉重庆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经济社会发展,从重庆自贸区建设的制度设计与宣传力度、重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大数据使用、重庆的产业升级与技术创新、高端人才培养与新型智库的借力等方面开出了良方,是学校积极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又一个有力举措。

 

主动与学校所在地沙坪坝区政府开展对接与合作,利用科研平台的相关资源为重庆中德工业园招商引资;与作为重庆自贸区重要组成部分的西部现代物流园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自贸区、铁路指数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深入探索陆上自贸区的贸易规则及实施路径,为物流园的快速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川外国际商学院项目于20161229日在重庆西部现代物流园正式动工。该项目将依托双方优势,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以更好地服务沙坪坝区乃至重庆经济社会发展。

 

紧跟“一带一路”建设的步伐,3年多来学校的应用型科研平台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初见成效。学校主动服务地方经济,换来了社会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和肯定,20169月,中宣部副部长崔玉英来我校调研,对我校应用型科研平台的运作和成效给出了“很欣慰,很欣赏”的高度评价。深改成效拓宽了学校学科建设领域,丰富了学科建设内涵,改变了社会对川外只能培养语言人才和开展语言研究的刻板印象,吸引了更多的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与我校开展多维度、深层次的合作。

在此基础上,学校将进一步发挥应用型研究平台学术研究反哺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能力,以接地气的科研促进和深化人才培养改革,依托平台开展国际传播人才、高层次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人才、国际商贸人才的培养,以人才服务对接“一带一路”倡议和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新需求,换取社会更大的支持。  

关闭窗口